找到相关内容505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杭州宗教界人才培养工程在杭州师大成教学院正式启动

    落实科学发展观,提高宗教界自身能力和水平,确保宗教正确走向的重大举措;是提升宗教界人士自身理论水平,掌握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、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,形成综合性知识结构的根本途径。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依托杭州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培养|杭州|宗教界|人才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09015880423.html
  • 东林慈善上海志愿者:举行免费法律咨询活动

    7月27日,上海志愿者举行了免费法律咨询活动,这是上海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,为民众排忧解难、化解纠纷的又一次便民活动。通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咨询,告知民众法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,彼此互敬互让互帮互助,才是解决问题的圆满之道,才能拥有幸福美满人生。 通过咨询,将一些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,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,也有利于民众减少讼累,保持身心愉悦。此善举...

    东林慈善

    |东林慈善上海免费法律咨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21361287748.html
  • “高考无新闻”背后的幸福感

    ldquo;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思维惯性;而另一方面,“没什么好报的”又反映出高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,成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“途径之一”,桥变宽...,而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更在不断增加,尤其对于金字塔尖上的那些优秀学生来说,高考只是个形式而已,甚至根本不需要参加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想不参加高考,唯一的途径就是保送,能取得保送资格可相当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0000883270.html
  • 上海宗教界2006年为慈善公益事业作出重要贡献

    各种方式,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;在新疆、吉林等地援建了3所卫生院,给当地缺医少药的群众带来健康的福音。   近年来,上海市宗教界进一步拓展了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。天主教上海教区与徐汇光启老年护理院进行...上海市民族宗教委表示,慈善事业是宗教界回报社会,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,也是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徒实践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。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宗教界积极探索、努力实践,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。...

    徐琪忠 蒋悦新

    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1/0715067349.html
  • 从妙云集谈大乘佛教的修行法门

    大慈悲、法空慧,而此三门无不以“惮定”为其基础。至于趋向三要门的修行纲领乃系二八度”、“四摄一。在印顺导师看来,“难行道一才是学佛之人所应宗仰的修持途径;而大悲与惮定更是此一修持途径的主要架构。导师虽...

    采访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864103.html
  • 江苏省灵山祥符禅寺捐款60万元修建希望小学

    危房里学习,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,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学习环境,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多努力,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,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。释心照法师在奠基仪式上代表灵山祥符禅寺无相老法师说,教育是民族的...

    灵山网站

    |灵山|祥符禅寺|希望小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08/135129869.html
  • “2007年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”在北京举行

    宗教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探索宗教服务社会、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,带领广大信教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   茶话会由国家宗教局副局长王作安主持。全国政协常委黄璜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齐续春、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茶话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2/0927407987.html
  • “弘法——何必拘泥于形式”新疆冬季活动之徒步

    的责任就显的格外重要。 基于当今时代现状,新疆佛教界探索出另一条弘法的途径。 面对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徒步运动,面对越来越多想亲近佛法的年轻人,结合新疆有利的气候、地形,入冬以来,由...

    法幢寺

    |新疆|师父|冬季|徒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2/173106803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徒反对自杀吗?

    解决办法的途径,是愚昧之举,若自杀的当下,其后遗症是不堪设想的,不可收拾的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7441214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受戒时有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等四科门,南山律宗立此为戒四别,戒四别如何解释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何谓戒法?即泛指佛陀所制之律法,乃众生之轨范。凡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(梵语upasampanna)、三聚净戒、十重戒、四十八轻戒等律法,通称戒法。盖戒系圣道之根本,因依此戒(梵语sila),得生诸禅定及灭苦之智慧,得免没溺于生死海,故为解脱途径之一,南山律宗立此为戒四别中之一者。   何谓戒体?即戒之体性。旧译无作,新译无表。指行者受戒后,于身所生防非止恶之功能。亦即对戒法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74612466.html